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门平台课,本课程是测控、自动化、机器人和电气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的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及控制系统校正。
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解释经典控制领域中有关建模的基本概念和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能利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实现和分析简单电路,能应用基本电路定律建立电气系统数学模型;
课程目标3:能基于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复域分析、频域特性分析,给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4:能表述典型校正方法,能够根据系统具体要求给出合理的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参数设计,能给出整个实际工程问题的校正方案。
课程建设历程
(一) 课程基础筹备阶段
1.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
确定《自动控制原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地位,明确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学时的限制,我们重新整合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明晰基本概念后为学生安排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对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综合校正”三个学习主线的学习,这三个内容是递进关系。具体的内容如下:

图1 本课程内容设计结构图
3.组建师资队伍:选拔和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4.教材建设:选择经典、权威的教材作为基础教材,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辅助教材、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二)课程教学改革阶段
1.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多样化手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启发式、翻转式、讨论式、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授课整体遵从问题导入-启发思考-理论讲授-归纳总结-案例分析-得出答案。例如,在讲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简单的控制项目,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图2 本课程课程活动
2.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互联网、向学生推送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短片、科技文献,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获取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
(三) 课程质量提升阶段
1.建立课程考评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表现、实践能力等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课堂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3 本课程考评体系示意图
2.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及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一)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
遵循学校“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国际化”定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课程与各专业灵活有机融合,按专业各有侧重地挖掘思政元素,重组并优化课程模块,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理论教学中所蕴含思政元素。


图4 每章的课程思政元素
(二)教学方法创新
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例如,在讲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简单的控制项目,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1.课内课外结合。课内引入当前自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如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等,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课外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和著作,如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校内校外结合。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需求。
课程团队
(一)课程负责人
丁英丽,女,教授,硕士学位;辽宁省优秀教师,校本科教学名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完成2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和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参与省级和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

图5 课程负责人形象照

图6 辽宁省优秀教师

图7 校级本科教学名师
(二)课程建设及团队成果
本课程获批2020年辽宁省一流课程(线下)、校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出版教材一部发表论文教改论文2篇。在教学资源上,课程实现了教学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在超星学习通上完成的课程的建设。在题库建设方面,完成了20套试卷库的建设。,

图8 辽宁省一流课程批文

图9 校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