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课程旨在为培养通信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系统、扎实的通信原理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构建典型通信系统模型的能力,建立通信的整体概念,为后续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奠定基础,完成课程体系中理论基础的初步建立;同时,将后续通信原理集中实验、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体系环节教学核心引入理论课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践化、形象化,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
课程建设历程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干课程,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成果。该课程获评2020年校级一流课程,获评2021年课程建设竞赛三等奖,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评2022年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系统性较强,因此需要从通信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建立点对点的通信系统概念,尤其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所授内容如何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保障,更是该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课堂+超星平台的教学模式,课前提醒,课堂结合不同学生层次进行内容分解与侧重,通过有效果互动总结学生接受效果与接受面,课后反思、总结,加强课后监督,“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做好思想和知识上的引导,明确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听、怎样学,打通师生知识上的互通,打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关,使其真正做到想学、要学、爱学。
在教学资源上,完成习题库建设,完善视频资源,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提供理论、实践等教学相关材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自主完成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逐步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增加教学灵活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及教师的考核监督要求。
具体教学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课程资源截图如图2所示。

图1 教学实施流程



图2 课程资源截图
课程创新与特色
课程团队以通信原理课程为点,全面建立完整的通信原理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完整。
(一)夯实理论基础,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完整的教学环节、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明确关键问题所在及重点问题的解决思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课后自主学习,加大对知识难点的分解、重点的强化、盲点的补充,夯实理论基础,鼓励与培养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自主完成课后学习,教师保证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跟踪,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闭环培养目标
通信原理课程的建设绝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更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应用,是后续专业能力的拓展及提升。
结合课程建设目标,依托2022年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从课从点出发,全面推进、实现通信原理课程体系建设,使理论、实验、实践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为学生系统学习通信原理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持续改革与研究,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通信原理课程体系结构
(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书育人
以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鼓励学生建立专业体系认知,做好思政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课程团队
(一)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张英囡,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主持通信原理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推进、实施全过程,主要成果:
1.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
2.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立项一项。
3.通信原理课程获辽宁科技学院课程建设竞赛三等奖。
4.华为ICT应用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
5.华为ICT产业学院(省级)参加人。
6.主持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一项。
7.主持市社科联项目一项。
7.指导多项大学生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获省级奖项若干。
8.参加行业培训,获相关证书。
部分成果资料如图4所示。





图4 部分成果资料
(二)课程建设及团队成果
目前,通信原理课程团队共有4人,其中副教授2人,实验教师1人,中级职称2人。课程团队在教改项目、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软著及实用新型、竞赛指导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不断提升团队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相关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成果
相关证书如图5所示。




图5 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