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省一流课程系列展播(64)

作者: 时间:2025-04-09 点击数: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概述

(一)课程基本信息

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课程总体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及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持续改进。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课程设计

整合电子技术课程,共6个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内容结构图

课堂教学基于BOPPPS模式,增加了线上预习和线下巩固的环节,如图3所示。在教学中,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图3 重构BOPPPS模式

1.利用线上优质视频资源,化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

比如,通过观看资源的动画演示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学生能清晰看到载流子运动情况,加深对三个电极电流形成的认识。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课程学时压缩导致的知识点缩减问题

学生可以利用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平台进行自主扩展学习,例如场效应管和直流电源等内容。

3.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学习监测,使过程考核更容易实现

尽管每种过程考核都有考核标准,但有些过程考核环节制定的考核标准细节不够细致,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了线上考核环节,易于实现量化。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利用平台上的各个环节掌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比如问题讨论、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

4.有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促进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例如视频剪辑、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等。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半导体器件及数字逻辑功能描述方法;

2.具备熟练运用模拟电子电路常用分析方法的能力;能够对给定的组合(时序)逻辑电路进行逻辑功能分析;

3.具备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应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备分析与应用典型数字逻辑器件的能力。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能力以及处理电子系统故障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课程建设历程

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2012年-2019年

教学团队从2012年开始承担通信工程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学时96;2019年,通信工程专业将电路和电子技术分开,与物联网工程专业一样,课程学时为48,另设电子技术集中实验。2019年春季学期,课程选择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二)2019年-至今

在选择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同时,教学团队开始在超星泛雅平台自建网络课程,如图4所示。网络教学平台的题库、课程资料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图4 超星泛雅平台建课

图5 课程题库

图6 课程资料

课程创新与特色

经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电子技术课程形成以下特色:

(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丰富,解决了课程学时不足的严重问题

依托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平台,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如图7所示,便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弥补了课堂学时压缩的问题。

图7 线上教学资源

(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结合线上资源,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空上的限制;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图8所示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图8 学生课堂展示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易于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参与每个教学活动都会形成数据,比如签到、主题讨论等,教学活动累积在一起,就形成学生线上活动的成绩,如图9所示;这些后台数据,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图9 部分学生线上成绩统计

课程团队

图10为电子技术课程负责人陈亚光老师,课程团队成员有孙禾、王静、于桂君和胡建伟4位老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在课程建设中,不断获得教学成果。

图10 课程负责人陈亚光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成果:

(一)2022年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二)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软件大赛 二等奖

(三)2014-2023年辽宁省/辽宁科技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四)2021年辽宁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

(五)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

(六)2022年第二届教育仿真技术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