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省级一流专业系列展播⑦

作者: 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专业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专业定位

金工程专业依托“钢铁冶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自办学以来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以新工科建设内涵改造升级传统专业,逐步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能力、实践教学”四位一体、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冶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方法,具备解决冶金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冶金生产与管理、冶金产品质量检测与开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冶金工艺设计与实施等领域从事冶金原辅材料生产与应用、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开发与工艺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制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国教育工程认证-证书

专业发展史

冶金工程专业前身为奉天省立本溪国民高等学校于1948年设立的采冶科,解放后,冶金专业于194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大专)在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为高工专示范性专业。2004年开办冶金工程本科专业。专业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实验室面积4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近3000万元。专业现有冶金工艺虚拟仿真系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教学平台、烧结机系统、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等教学、科研设备,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障。冶金工程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同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字化实训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高炉冷态模拟实验装置

师资队伍建设

冶金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2人,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化学技术等领域。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73%;具有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59%;100%专业教师定期完成企业实践或为企业提供过技术服务。教师中,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创新人才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层次1人、千层次3人。

教育教学与科研成果

教学方面,冶金工程专业同样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针对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深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及“冶金新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引入现代冶金科技新技术与新课程,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近几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辽宁省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

科研方面,近几年教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2项;横向科研课题24项,到款314万元;获知识产权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检索16篇。

学生培养

冶金工程专业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近几年,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1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4项;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项目3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3项;省级项目8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