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专业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专业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先进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智能运等稳定的方向。该专业面向国家未来机械领域工程人才的需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运维、管理及科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

先进设计:隔振器形变量分析

先进制造:零部件3D打印技术

智能运维:某产线健康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专业发展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上设立较早且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1980年开设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大学四届本科班,2002年与鞍山科技大学(现辽宁科技大学)联办两届本专业,2004年正式独立开办本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支持专业,2015年省教育厅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的专业。2017年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合作开展的“中美双百”计划,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个。

专业发展历程
师资力量
承担该专业课程的教师共计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师总数的57%,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6名,占教师总数的93%,其中博士12人,教师学历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有15人,占教师总数的54%,教师年龄结构合理;28名教师毕业于多所院校,这种分布较广泛的学缘结构,为各种教学理念的融会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教师中,1人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本溪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5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本溪市科技拔尖人才”1人,2人获本溪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教学与科研成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专业特色。本专业充分挖掘传统优势,依托辽宁省大型机械设备健康监测与维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面向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实话和精细化工业、冶金新材料产业等传统万亿级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需求,形成了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和机电设备智能运维两个特色教学方向。基于本专业的两个特色方向,针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深入开展“设计智能化”、“加工智能化”与“运维智能化”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引入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课程,强化课程体系与冶金、装备制造、化工、机器人、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结合。近年来,专业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辽宁省教改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同时,专业注重课程建设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四门,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学成果奖
科研方面,面向辽宁省工业发展需求,依托学院省级科研平台,今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承担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2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40余项,横向科研到款700余万元;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科技进步奖

教师发表论文

专利
学生培养
在学生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方式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专业教师形成了“产业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服务产业”的良好闭环。2020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国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二、三等奖30余项。创新创业方面,专业学生国家级大创立项5项、省级大创立项10项,授权专利1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同学进入985/211高校深造获进入政府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就业。

学生参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学生竞赛获奖

学生创新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