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巡礼(学院巡礼)——人文艺术学院

作者: 时间:2025-05-03 点击数: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推出各学院专题报道,旨在全方位展示学校审核评估的最新动态,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战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推介各教学单位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成果和典型经验。

学院简介

人文艺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本溪市师范学校的教育类专业。历经岁月的洗礼,1996年,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本溪师范学院合并,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艺术系应运而生。2009年,学校乔迁新校区,各系部转型升级为二级学院,艺术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式更名为人文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广告学、环境设计、绘画、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93人。广告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2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辽宁省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团队),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名师、1个省级思政教学名师。

学院以红色基因为引领,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一体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专业建设突出特色优势,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强调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党的领导

学院党总支紧跟学校党委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院师生凝心聚力谋求高质量发展,谱写了“精在人文、神在艺术”的新篇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根本要求,以建设标准化基层党组织、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努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个个先锋,人人创优”的良好局面,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学院先后荣获辽宁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校级先进党组织,一个支部入选辽宁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团队。

人文艺术学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质量保障能力

学院突出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定《人文艺术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成立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出台21个教学质量管理文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实施“督导听课评价、院领导听课评价、同行教师听课评价、学生期末评价”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带头示范作用,鼓舞和激励其他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明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进行全方位部署,学院努力营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通过教学培训、教学监督、评奖评优、正面引导等方式,努力使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人文艺术学院开展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质量检查

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1.思政教育

学院发挥学院红色育人特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开设《红色抗联文化歌曲鉴赏与演唱》和《红色文化概论》等特色课程。绘画、广告学、环境设计专业把弘扬抗联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依托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抗联文化长廊”载体,推进“情景式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打造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课程思政”特色案例。学院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选树课程思政示范案例6个。

2.本科地位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大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广告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四星”专业;拥有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辽宁省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校级10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项;首批辽宁省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1项;校级教材建设立项2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资源74门。

我校广告学专业承办全国“计算广告高校行”辽宁站论坛活动


我校广告学专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员单位

广告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改革建设成效被辽宁日报刊发

3.师资队伍

学院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实施教师能力“培优”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博士2人,硕士学位教师3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思政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本溪市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1人,本溪市学科带头人3人。学院组建1个校级科研团队、2个院级科研团队。近三年获批省级以上纵向项目21项累计到款19.9万;横向课题15项累计到款额224万元;发表论文105篇,其中EI2篇,核心期刊16篇;专利获批35项;参展画作56幅。

2023年教师节人文艺术学院“青苗培育”计划暨新入职教师欢迎会

迎校庆健步走学院教师合影

4.学生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同时,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学院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676项,其中国家级7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0项、省级大创项目8项、校级大创项目36项,参与大创项目学生400余人。

学生部分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证书

学生参与辽宁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教项目

学院美育实践团应邀参加2024本溪春季文化和旅游活动启动仪式

红色育人

学院依托本溪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将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组建文创、艺创、演创“三创”团队,打造“一馆一展一剧一廊一论坛”五位一体红色基因展示平台,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入行。学院荣获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案例、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示范基地,获批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立项单位。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展馆获批辽宁省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研究基地、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辽宁省抗战抗联精神当代价值转化研究基地、老区精神教育基地、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辽宁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本溪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学院打造东北抗联精神“五位一体”红色基因展示平台

在本溪市博物馆举办绘画专业师生抗战抗联题材作品展


原创音乐情景剧《民族脊梁》中的精彩节目参演辽宁省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

依托校内山地设计建设抗联文化长廊

未来,人文艺术学院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