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矿山技术》——省一流课程系列展播㊹

作者: 时间:2025-03-26 点击数: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B38E

课程概述

《数字矿山技术》课程是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课程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数字矿山技术基本知识、数字矿山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使用数字矿山软件进行矿山建模和应用能力,为将来胜任智能矿山数字采矿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素质目标: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挑战的创新思想、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课程思政目标:具备绿色智能矿山人才所需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以矿山先进人物为典范,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能够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D80F

1 课程设计结构图

18289

2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课程建设历程

(1)2016年,开设本科《数字矿山技术》课程。

(2)2011-2017年,课程依托实验室-数字矿山实验室先后投资127万,购置Dimine数字矿山软件等软件系统及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为课程开展提供有力保障。2017年获批大学生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3 数字矿山实验室建设成效

3)2018年起,课程实践专创融合促创新。结合Dimine软件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项目驱动学生自主创新。近年来,取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多项的优异成绩。

4 学生参加国家级采矿模型大赛获奖证书

(4)2020年,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数字矿山技术》在线网络课程,为线下教学提供了有利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19105

98A7

5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课及授课情况

(5)2020年-2021年,课程融入教育部1+X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探索实践课证融通,为助推院校人才培养融合行业发展,助推院校人才对接职业岗位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6131

6 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及参加培训

(6)2022年,《数字矿山技术》课程认定省级线下一流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本课程创新应用型教材,积极申报校级资助教材,《数字矿山建模与应用》获批2022年校级资助教材立项。

(7)2023年,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结合,与专业培育目标结合,与行业发展方向结合,与国家大政方针结合,《数字矿山技术》认定为2023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一)数字化发展启未来,智能矿山助发展

数字矿山建设越来越受到矿山企业的重视,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数字矿山建设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提高,矿山企业越来越需要这方面技术人才。本课程使用的Dimine软件也是国内一流数字矿山软件。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在数字矿山建模和设计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数字矿山技术在矿山应用的基础。

10E0C

2EBD9

9D06

3C349

7 学生创新实践作品

(二)立德树人树典型,校企合作共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必要条件。本课程提供了充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软件操作手册、网络教学资源等。同时,本课程上机项目素材均来自实际生产矿山,特别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学生通过这些上机项目的练习,提升了软件操作和数字矿山建模设计能力,为将来工作铺垫了基础。在课程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程培育了一大批以采矿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邓勇同学为代表的数字矿山软件应用型人才。

8 优秀学生代表邓勇

(四)专创融合促创新,四轮驱动助融合

项目创新实践采取导师制,以学生兴趣驱动、课程教学内容驱动、导师科研项目驱动、自助创新驱动,四轮驱动为原则,注重整体的创新实施过程指导,在结合专业创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近年来,课程团队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9项,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作品28项。

F731E

9 学生参加竞赛取得证书

(四)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助力课程建设,课程融通助力职业技能培训

课程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践中心,以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和1+X证书考核站点建设要求为依据,优化完善“数字矿山室”、“矿山模拟生产室”等校内专业实训室8个,建立“产学研训考赛”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不仅满足1+X证书培训、考评,同时完成校内理论、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备赛和书证融通项目研究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拓宽学习就业渠道。

课程团队

课程负责人为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庄世勇老师,课程团队成员有李娜、王寰宇、韩延清和张杰4位老师。庄世勇副教授负责课程整体建设和教学方案设计;李娜副教授参与课程实践应用拓展;王寰宇老师参与课程编排;韩延清教授负责课程章节优化;张杰副教授参与课程实践素材搜集整理。

教学团队近几年主要教学成果为: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教改教研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

BDFB3

11 课程负责人授课

BB9D8

12 学生上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