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课程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关注专业与经济社会需求,将体现专业特色、生态文明需求的环保酵素技术融入专创融合实践教育。
知识传授:掌握环保酵素基本理论,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沃土肥田绿色农业发展的跨界知识网络。
能力提升:具备洞察、探索、感悟等自然科学素养;制作管理、分析检测环保酵素能力,从专业视角进行科普宣传能力;多学科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价值塑造: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以“环保酵素孝行天下”为己任,学以致用、心系家国、奉献社会。
课程建设历程
10年来,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环保酵素技术融入专创融合教育,强化育人实践环节,建成“一主两翼三链共生”生态环保公益实践课程体系,2021年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创新与特色
1.挖掘拓展环保酵素内涵与外延,体现专创融合实践特色
跳出环保酵素基础实验的范畴,挖掘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生态学背景、发酵工程原理和传统文化元素等生态文明教育价值,研究开发在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为环保酵素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应用进行开创性探索。

图1 环保酵素的内涵与外延
2.重构“一主两翼三链共生”生态环保公益实践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以“生物基础实验-生态环保公益实践”为主轴、以“专创融合基础课程群和创新创业实践群”为两翼,通过“课程链+实践链+平台链”三链共生为专创融合教学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图 2 环保酵素“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全育人培养体系
3.构建生态道德情感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思政体系
以生态环保公益实践为载体,通过生命教育激发知恩感恩报恩的生态道德情感;经由项目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大自然为师参悟智慧,仁爱宽厚、敢闯会创;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塑造非功利主义价值观,胸怀天下、开拓创新。

图 3 生态情感教育-心灵成长教育课时安排
(一)课程负责人
李雪梅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主讲《普通生物学》《生物基础实验》《环境生态基础》等课程。主持完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名师,被辽宁省科协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图4李雪梅教授

图5 李雪梅教授被聘请为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二)课程建设
1.构建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多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匮乏问题。建立健全“分阶递进式”生物技术专业专创融合课程链。注重学科交叉和专业热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
2.搭建“多级联动”专创融合实践链和“多元协同”创新创业平台链,助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将生态技术融入专创与公益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自然契合融入实验课堂,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平台。
3.建设专创融合核心课程。将环保酵素确定为设计性实验,内容贴近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实验探究反映学科前沿,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创建创新创业团队、无限拓展第二课堂,破解有限的实验学时限制;多地点、多时段与集中实践匹配,将项目延伸至双创实践和公益实践、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图6 环保酵素科学探究、公益实践模块化教学
4、突出专业特色,以大自然为师,开展生态情感式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内驱力。挖掘课程体系蕴含的“生命共同体”思政元素,通过自然观察、独立思考、生态体验、合作交流与生态实践,引导学生用生命学习、用心灵求证、多维度审辩式反观,参天地之象、悟宇宙之道,行人伦之德。

图7 2020.4 乐酵团队为农户制作堆肥,现场开展生态文明情感教育

图8 2023.11 乐酵团队与学生党员志愿者为农户制作农耕酵素堆肥

图9 党建+乐酵公益服务
(三)课程学业考评
根据课程特点,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过程性(从春到夏全程记录)、多形式(心灵成长录、物候观察、探究性实验报告)、多维度(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综合性非标准评价等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教学质量可测、可评、真实、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开启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实现课程跨学科、跨模块综合教学应用。

图10 校园物候观察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课程评价与育人成效
专创融合破解北方冬季农业废弃物发酵瓶颈,技术成果辐射全国18个省市,党建+公益实践帮扶农民肥田沃土、增产增收。环保志愿者团队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推广活动,发放万余套宣传赠品。260余人参加国家、省级大赛获35项奖励。发表省级论文6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专业实践产生毕业论文29篇,优秀毕业论文5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与公益实践覆盖率达100%。乐酵大学生公益团队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国赛铜奖、公益创业赛省赛金奖。

图11 课程评价

图12 学生项目团队获得公益项目成绩


图13 育人成效
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在李雪梅教授的带领下,坚持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课程建设引领,以专创融合课程为载体,将专业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服务紧密结合,致力于环保酵素助力垃圾分类、农耕酵素沃土肥田的公益推广,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门。累计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创10项,2022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