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总体设计
本课程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矿山CAD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初步具备利用CAD软件进行矿山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来从事采矿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图1 课程总体设计
(一)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应用CAD软件绘制矿山图件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利用CAD软件进行矿山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山设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完成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来从事采矿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 素质目标
结合课程思政,培养严谨认真的绘图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图2 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建设历程
《矿山CAD》课程自2009年开设本科课程以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大纲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2016年在辽宁科技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建立在线网络课程。编写校内自编课程教材《矿山CAD实用教程》。2017年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的矿山CAD网络课程,首次面向采矿BG161班级开放,初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2019年,课程团队初步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不断优化课程大纲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在超星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中,探索融入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课程思政内容。2020年12月获评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1年11月课程获评校级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材获得校级资助教材立项。2022年2月获评校级成果三等奖。近三年,课程建设成果先后获得省校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各1项;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项。课程获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3项。公开出版课程教材《矿山CAD实用教程》。2017年12月建立在线课程至今,现已在线面向采矿工程和智能采矿工程专业7个年级同学开放,并于2024年上线辽宁省酷学辽宁跨校平台。

图3 辽宁省酷学辽宁跨校平台在线课程

图4 课程教学设计

图5 课程教学模式

图6 课程过程考核
课程创新与特色
(1)一个中心、三位一体,重构应用型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两性一度”的课程目标,重构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以教材和课程建设为依托的知识体系;以工程案例为依托的实践体系;以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体系。
(2)信息化助力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培育创新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立SPOC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课内外思政创新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建立创新导师团队,结合Dimine数字矿山,虚拟仿真和3D打印技术,让学生以CAD软件为基础,渗透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图7 课程三维建模指导
(3)专创融合实践赛教一体化,校企合作拓展应用职业技能
依托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同时,课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学生1+X矿山开采数字技术应用职业技能,与多家企业实践协同育人新模式。

图8 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图9 参赛师生合影
(4)课程思政五融入,立德树人促育人
以《矿山CAD》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为灵魂,抓好课堂教学管理,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大纲+教学设计+混合式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图10 学生大创成果
课程团队
(一) 课程负责人介绍
课程负责人李娜,副教授,辽宁省万层次人才、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近5年主讲《矿山CAD》课程,获评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校级思政示范课程。获得省级教学类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依托课程主持教育部项目3项,省级课题1项,课程教学成果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发表课程教改论文3篇;公开出版课程校企合作教材《矿山CAD实用教程》;以课程为依托指导大创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各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多项。

图11 课程负责人李娜

图12 课程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图13 2022年度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图14 2023年度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图15 2023年度省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

图16 2023年度校级课程思政名师
(二) 课程建设及团队成果
课程团队现已建成省级一流课程5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思政示范课程3门,团队成员为省级思政示范课程团队。获校级资助教材项目5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公开出版专业教材2部,其中省级优秀教材1部;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资助著作1部。课题团队指导学科竞赛获奖4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5项、校级10项。

图17 公开出版校企合作应用型教材

图18 2023年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

图19 2022年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

图20 挑战杯省级一等奖

图21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应急救援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

图22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图23 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