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课程思政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主讲教师介绍
高颖,女,辽宁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普通生物学实验—生态环保公益实训》、《遗传学》、《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卫生与健康》等。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了28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中刻苦钻研业务,教书育人,课堂上合理渗透课程思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程介绍
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核心要素,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普通生物学实验-生态环保公益实践》是《普通生物学》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环保酵素公益宣传推广实践活动具备“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催化公众环保行动”的生态教育功能。
思政育人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环保酵素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环保酵素公益推广理论知识。
2. 能力目标
使用并体验环保酵素功效及作用原理。了解环保酵素的健康功效与环保价值,并能解释作用原理,具备力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具有生命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在公益实践中积极宣传推广。
4. 思政目标
从情感上认同“环保酵素救地球”,具有“环保酵素孝行天下”的行动力。以“环保酵素孝行天下”为己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5.行动目标
通过参与宣传推广的公益实践,实现学以致用的价值体验,突破自我封闭的束缚,体验分享的快乐和被尊重的感觉。萌生对保护环境、公益推广的使命与担当,培养胸怀天下的人生大格局。
设计思路
环保酵素技术是大道至简的生态环保技术,却要跨越由学到知易、由知到行难的过程。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环保酵素的制作原理与方法,如果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服务于社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参与公益推广宣传服务,使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拥有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各组同学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制作的环保酵素
通过环保酵素制作及公益推广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出舒适区,积极参与公益推广、大创研究、双创比赛、社会实践。真正实现催化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
相关设计与实施过程如下图:


高颖老师在公益宣传前对学生的动员

学生在高新区石桥子大集进行环保酵素公益宣传
教学成果与成效
1.课程思政润心田
学生亲自参与公益推广宣传实践,并在公益实践后对自己的实践效果进行自评,使学生以大自然为师,以公益服务为载体,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体验用真诚、真心回馈社会的自我价值。使学生放下小我,融入集体、社会,让自己绽放生命的光彩。
以大自然为师从中获得心灵滋养与智和启迪,并应用到环保与农耕酵素公益实践、大创项目和双创比赛,培养学生敢闯勇创的创新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体证“胸怀天下、脚踏实地、利他奉献”的回馈与心灵成长。

学生公益宣传实践后撰写的感悟
2.公益实践广辐射
学生将自己在实验课亲手制作的环保酵素赠送给社区、广场的居民,近五年累计向社会赠送5000余套宣传册和1000余瓶环保酵素,很好的推动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行为养成。

大学生向市民赠送环保酵素宣传册和瓶装环保酵素
3.专创赛教共成长
在专创融合、教赛一体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通过公益推广社会服务,同学们在学以致用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迸发出以环保酵素为媒介传播生态文明意识的责任担当。
参与公益实践拓展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药化学院成立“天籁生物技术协会”和“乐酵大学生公益团队”,以本溪市为中心进行公益推广活动,将生态伦理思想转化为生态道德行为。

2020年12月,环保酵素公益推广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教学反思
1.精心打磨设计实验教学,核心知识点“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加强网络媒体资源、自然体验观察、社会公益实践与核心知识点的融合,使知识得以立体呈现。
2.编写《与自然对话-环保酵素公益实践》多学科融合的科普教材,探索steam教学模式,设计一套适合幼小初高中、大学的环保与农耕酵素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材,以环保酵素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走进各级学校。
3.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分别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品格塑造、专业伦理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选择真实典型、针对性强、启发性强、新颖鲜活的案例,编制案例库。
4.力求将《生物基础实验-生态环保公益实践》中环保酵素课程思政内容打造成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