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为深入开展迎评自建工作,评建办将持续推出审核评估巡礼系列活动,现开展课程思政系列展播专题,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成果。

主讲老师介绍
廉莲,教授,辽宁科技学院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教师。
生药学博士,副主任药师,国家注册执业药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制药工程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任教以来,主要讲授《药物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成分分析》、《中医药学概论》等课程。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20余篇,编著2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课程介绍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方法学科”。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药典的有关内容,掌握各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代表药物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旨在从家国情怀、职业修养、科学素养等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医药事业的奉献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态度,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药品质量控制观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在药物分析工作中遵法守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最终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又心系社会的药物分析工作者。
设计思路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学校“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制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导向,围绕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确保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本课程深入挖掘《药物分析》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了“三维三步三结合”、“教学全链条融入”课程思政设计,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维度为核心,全员参与拓展细化思政元素的要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教材--课堂--考核评价”等教学全链条,订立清晰明确的思政目标,整合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课内及课外三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全程融入,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溶解在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之中。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打造一个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药物分析思政课堂。
案例设计1
“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本案例通过屠呦呦在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的历程中,充分挖掘传统医药典籍——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从传统浸渍法获得启示,从黄花蒿的乙醚低温提取物中分离出具有“过氧桥”倍半萜内酯结构的抗疟成分青蒿素,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在抗疟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事例体现了一个智慧和三个精神:中医药的智慧和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坚持不懈三种精神;屠呦呦的团队以青蒿素药物的结构为主体,通过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系列衍生物,进行其活性的二次开发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也体现了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更是服务人类、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展现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青蒿

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疟疾的描述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案例设计2
药害事件反思——由“欣弗”事件明确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极端重要性。由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灭菌效果。结果表明,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其使用造成上百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中11人不幸死亡。让学生意识到药品生产和检验人员必有要遵循科学求实原则,严格按照生产和检测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检测,保证每一环节的质量。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依法进行管理。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求真求实的品质,是把好药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假药造成幸福家庭的破裂
教学成果与成效
通过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使“立德树人”和“专业教育”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学生层面,能在《药物分析》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收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快地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新青年,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行动能力,具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药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其性质,而选择其合适的分析方法。展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
通过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研项目一项,获得2024年辽宁科技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大赛单项赛道思政组优秀奖;参与多项省级与校级的教改与教研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编写药物分析教学大纲;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多次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证书

本科专业评估评审专家证书

2022年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2023年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教学反思
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程融思政的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尝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探究在教学环节中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融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